火星實地探測20周年: 原來火星長這樣
來源:廣州天派空間科技有限公司 時間: 2017-07-11 09:30:44 瀏覽次數:1851 次
探索未知寬闊的宇宙太空,一直是近代人類發展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成功完成登月任務后,另一個鄰居火星就成為了航天專家下一步的目標。
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號探測器登陸火星,開始對火星表面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考察,期間分析了火星的大氣和氣候,評估了其巖石和泥土的成分。自發射探路者號之后,NASA又先后發射了數個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
2012年8月,好奇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火星登陸的最大、最先進的探測器。好奇號探測器配備了17部相機、一個激光器和一個鉆頭,該鉆頭的用途是采集粉末狀巖石樣本,希望找到最初形成于水中的巖石。最近,好奇號向NASA發送了新的數據資料,主要關于火星蓋爾隕石坑中一個古老湖泊的信息。
2014年,勇氣號和機遇號探測器抵達火星表面,其目的是尋找水的證據。兩個探測器共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火星地形照片,收集了大量促使研究者認為火星曾經是一個存在水源的星球的證據。如今勇氣號探測器已經壽終正寢,機遇號仍在繼續運行。
2018年春季,NASA將發送洞察號探測器去往火星,研究火星的內部環境。同時還計劃于2020年發送另一顆探測器,研究火星曾經可能適合微生物生活的環境。
自1997年直到現在,火星上一直都有NASA的探測器活躍著,從自拍狂魔——好奇號到“機友雙子”——勇氣號和機遇號,它們在這顆紅色星球上不斷探索著未知,同時也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的火星奇景。隨處可見的沙丘,巨大陡峭的隕石坑,蛇影般的大型塵卷風。無不讓身處遙遠地球的我們贊嘆不已。(圖片來自中新網)
星探路者號太空船1997年登陸火星后從彩色鏡頭看見的地表樣貌。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自拍照。
NASA公開其拍攝的火星水手谷北部喬凡塔深谷中,約1000米高的山丘。
這片沙丘位于諾亞高地的一個古老隕坑中,諾亞高地是火星上最古老的地區之一。
NASA的機遇號探測器的隔熱板撞擊地點。
沙丘是火星上最普遍的風塵特征。這些大風作用形成的地區為研究其周圍地形的沉積歷史提供了線索。
在覆蓋著薄霜的粉紅色沙丘上,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到的暗棕色條狀物。
阿倫沌地是火星水手谷東部一個遭侵蝕的隕石坑,其表面被沙丘覆蓋。
高清晰科學實驗成像儀HiRISE拍攝的拉塞爾環形山沙丘,是科學家們最喜歡的。一方面是這里非常美麗,另一方面是因為可以通過這些影像資料測量霜的變化:每一年,火星上的霜都是在秋天增多,在春天逐漸消失。
圖中肉眼可見的洞不是隕石坑。這些洞內的物質都是從一個名為海爾隕石坑的大型隕坑中噴發而來的,海爾隕石坑并未出現在圖中。揮發性物質受到巨大的熱量迅速加熱后會爆炸為氣體,同時噴發出大量物質,形成了這些壕溝。圖中上部的沙丘與壕溝沒有任何關系,已經轉移到了一些壕溝中。
維多利亞隕石坑的邊緣有與眾不同的圓齒狀形狀,是由隕石坑壁物質的侵蝕和向下運動造成的。
火星探測器太陽能電池板上不斷累積的塵土會減少能源供給,探測器的運動能力也隨之受限,直到冬季結束或大風清除掉電池板上的塵土,這種情況才會有所改變。
圖中的隕石坑直徑大約為30米,被一個大型爆炸區包圍著。
火星北極的冰塵層厚達3公里,直徑將近1000公里。
在蓋爾隕石坑的這個地區,火星探測器探測到了粘土礦物和硫酸鹽的信號。蓋爾隕石坑礦物質的改變或許能反映其古老環境的變化。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到的照片,表明現在是南半球的夏末季節,因此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很低,軌道圖像將不易察覺的地形突顯了出來。
“High Dune”是巴格諾爾德沙丘群的一部分,也是科學家近距離研究的第一個火星沙丘。巴格諾爾德沙丘群非?;钴S,每年大約移動90-100厘米。
火星亞馬遜平原春末的照片,一場巨大的塵卷風在火星表面投下的蛇形陰影。
NASA計劃于2018年和2020年分別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
文章來源:泰伯網